狗狗如何驯化?

牟韵心牟韵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狗的起源 现代家犬有400多品种,分布在全世界,由许多不同的野生狼演化而来(也有学者认为是由草原狼或亚洲野狼演化而来的),这些不同品种的狗在近6万年里逐渐分化出来——当时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在大约1.5万年前,当人类开始定居时,他们发现驯养的野狗比狩猎和保护牲畜更有效,于是在欧洲驯化了狼,并继续向东扩散到西亚、中亚和东亚的广大地区。后来,狗又随人来到美洲大陆。大约在2万到3万年前,狗到达了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 尽管世界各地的家犬都是来源于同一个祖先“狼”,但它们在外观与行为上已出现显著差异(遗传差异),因而有了各种不同的体形和习性,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品系,成为各地人们生产与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现在全世界家犬的品种已超过400种,其中以中、大型犬居多;小型犬因体型小、易饲养,故分布广、数量多。 目前我国主要地方犬种有内蒙古鄂尔多斯细尾牧犬、河北沧州铁狮子狗、辽宁抚顺熊狗、安徽泗县白犬等。我国目前约有各类犬3亿只以上,约占世界犬数量的1/3,而宠物狗仅占1/10左右。 二、狗的行为学基础 动物行为学家将动物的行为划分为反射性行为和非反射性行为两大类,前者是动物生来具有的,不依赖于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反应模式;后者则是动物通过模仿和学习获得的新的反应类型。 反射性行为的产生需要刺激和反应两个环节,而刺激又分为外周刺激和内部刺激两类。外部刺激是指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部环境刺激,如声音、光、温度、压力等,又称外界刺激。它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相应的神经冲动沿传导通路传到效应器,从而引发动物的行为过程,即反射弧。内部刺激包括条件刺激和本能刺激两部分,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 根据实验观察到的条件反射现象可知,动物可以形成对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作出反应的条件反射,如动物学会用嘴衔食物给训练者以示感谢的行为就是建立在食物这个第一信号的基础上的,可见第一信号系统对于学习、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对宠物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动物的这一特性。

第一信号系统中重要的刺激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个基本的感觉通道,每一种感觉都可能作为第一信号的刺激物。根据动物所拥有的感官及它们的感受机制的不同可将动物区分为视动物、视听动物、嗅动物等不同种类。

例如狗属于视听嗅型动物,能够接受多种信息。视觉是狗最重要的感觉通道之一,它能分辨出约千万种不同颜色的物体,因此可以利用颜色来区分狗的食物。狗还能利用亮度、明暗等来区别物体的形状、大小。虽然狗的视觉不如人敏锐,但它能更集中地关注运动中的物体和人脸。狗在漆黑的夜里也能看清东西,在强光的照射下也不会使眼睛受到伤害,而且即使长时间注视强光源也不会有损害。

除了视觉以外,狗还可以很好地利用声波传递的信息来确定周围的环境和情况。狗的听觉灵敏度极高,在很微弱的噪声背景下仍然能区分出微小的声音,甚至在几公里之外也能分辨出其他狗的叫声。不仅如此,它还拥有很好的分辨方向的能力,即使在没有任何辅助条件下也能够准确地找到主人或回家的路。狗对气味特别敏感,能分辨约20万种不同的化学信号。

2.第二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来的非反射性的行为反应类型,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首先,要强调指出的是,狗并非天生就具有条件反射的功能,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环境的刺激才能逐步建立起这种功能。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重复性过强的命令词,否则,狗可能不会做出正确的反应。其次,一些动作在第一次使用时就要给予奖励,以便巩固该反应。此外还要注意对狗的强化方式,不可采用责骂、体罚等方式惩罚狗,否则会使狗误以为这个动作是错的而加以逃避。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要想建立牢固的条件反射,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重复同样的指令,切不可操之过急。

三、对狗的训练技巧 要使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在幼犬时期对它进行训练,因为小狗的适应能力很强,一旦养成了某个不良习惯就很难纠正过来。一般来说,幼犬在一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基本的训练了。由于狗的记忆力很好,所以在训练时要尽可能地运用一些简单的刺激方法使之形成条件反射,这将会使以后的训练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以下就是几种常用的刺激方式: 一项训练最好是在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进行,且应选择在一个比较固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这样才便于狗记住这项操作的正确时间。如果某项训练需要进行多次的话则可以将整个训练的过程分成几个单元(如吃饭、散步等活动都属于单元训练),然后分别在每个单元中进行多次的练习以保证狗可以顺利完成整个过程而不出现错误反映。另外,每次进行完一项单元训练后要及时地给予狗奖励,以促进其在下次出现同样反应时将此项练习列入记忆中;反之若没有给予狗及时的奖励,则很有可能导致其忘记该项动作。

1.诱导法 如果想要让一只听话的小狗学会新的技能,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它熟悉将要训练的动作。比如你在带它去散步之前可以先把它拉到你面前给它喂点好吃的再牵着它出去,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它出门的习惯

强林青强林青优质答主

我小时候看过的一个电视剧是《神犬奇兵》,里面有个叫“小七”的狗特别聪明,和人类一样会说话! (当然这肯定是假的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只狗可以听懂人话、能跟人交谈、还可以读报纸呢~ 这只汪就是“Husky”哈士奇。

2014年5月16日,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圣伊拉西姆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一只名叫Husky的哈士奇竟然自己爬进了当地一家报纸杂志社,并阅读起当天的头版新闻! 当工作人员发现Husky时,它已经爬到了编辑部的桌子旁,并且正在认真地盯着那篇新闻报道。

刁昕悦刁昕悦优质答主

史前人类在狩猎采集时期就已和犬类产生交集,并开始驯化。犬的驯化是从野生狼开始的,这个过程的准确时间尚存在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发生在冰河时代以及旧石器时代。现代人类在三十万年前首次出现,现代人和狼的交集在犬类驯化后持续了一段时间,随后犬类和人类进一步互相依存,犬类帮助人类狩猎、保护人类,而人类则为犬类提供食物与照料。

1997年,基于犬和狼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差异小于0.2%,以犬每40年一代来计算,得出结论认为,犬的驯化始于15万年前。另外,基于犬类基因和狼基因在112 803个点的差异,得出的结论犬的驯化始于大约3.3万年前,之后,犬在不同的地区分别起分化成各种品系。这些结论与一些考古发现发现的时间较为吻合:在比利时的Goyet洞穴中发现了一个犬类的头骨,距今有3.6万年。

在德国Messel盆地的狼类化石有14.7万年的历史,但是其牙齿的发育程度显示它并不是真正的狼,可能是中间驯化过渡的产物,也或者是犬类的祖先。

考古学证据并不能确定犬类的驯化时间因为早期的犬类和狼在外形上比较接近,不易区分。早期的犬类化石证据被发现于欧洲、俄罗斯、中国和美洲,年代从1.4 - 1.7万年前不等。

一些学者认为犬类是在不同的地区分别驯化产生多次驯化事件,认为中东地区、欧洲大陆和东亚都是犬类驯化的起源中心,该猜想和一些分子生物学调查相符。但是2010年的一个以狼线粒体DNA变异程度为基础的调查结论认为东亚是犬类驯化的起源地。根据这个理论,部分犬类在一次移民中迁移到美洲地区,成为如今现存于美洲的犬类的远祖。2013的基于超过4万只现代犬、狼和濒危野犬的DNA的调查显示犬类的起源地是中国南方,并且与狼独立演化,这个结论与基于基因组的调查较为吻合,进一步证明家犬的远祖是中国南方的狼。

犬类的驯化机制和家化模型相似,当野生狼和人类接触,那些攻击性弱、可与人类合作并顺从于人类的狼被选择下来,最终产生了犬。这一理论得到了实验支持:通过长时间的去习惯化实验对欧洲银狐进行选择,使其对人类情绪和行为发生改变。经过30 -50年的时间,被选择的银狐表现出幼态延续,其体型和毛色和祖先类型均有极大不同,同时表现出顺从、友好的态度。基于这个实验,认为是基因控制发育速率改变了犬的行为。基因调控发育速率的理论认为,快速发育的个体神经和身体系统发育不完全,使得其行为表现与幼年的祖先类型相似,因此表现出更友好且可塑性高的态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