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不眨眼睛吗?
很早以前,有一则古老的西班牙谚语:“猫有一副面孔,却有千万颗心。”诚然,猫具有异常的魅力,这除了它聪明乖巧、高雅矫健,更源于它那变幻多姿的面孔,尤其是那双美丽迷人的大眼睛。人们喜爱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那闪烁着奇异光芒的大眼睛吸引所致。
猫眼的瞳孔犹如一架照相机的光圈,具有调节进入光线量的功能。猫眼瞳孔的大小与光线明暗呈反比例,即在强光或白天,瞳孔缩小成一条线,使进入眼内的光量锐减;在弱光或夜间,瞳孔扩大呈圆形,使大量光线进入眼中。由此可见,猫白天和黑夜瞳孔的大小是根本不同的,因此产生瞳孔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的现象,给人造成“猫眼皮不动,全凭瞳孔开合来控制光线”的错觉,其实是猫的上、下眼睑在悄然地运动着。
猫在不断地做着“眨眼”动作,使眼睛得以经常润滑和清洁,同时使眼肌也得到锻炼,防止废用性萎缩,保持正常视力。有人测定过猫的眨眼次数。猫处在熟睡或患病状态,每5分钟左右才眨一次眼;而在清醒时有食欲或饱食后,每10秒钟眨一次眼;处于警觉状态,每分钟眨100次眼。从猫处于不同状态眨眼情况可以看出,这种频繁的眨眼睛是保证猫有良好视力和敏捷反应所必需的。
猫属夜行狩猎动物,其眼睛构造与人有显著不同。一般地说,猫眼角膜较薄,结膜、虹膜、脉络膜血管丰富,瞳孔调节功能强,视杆细胞比视锥细胞多,玻璃体较为凝滞,视网膜内有反光层。猫的视力在昏暗处较亮处时更佳,它既有高度灵敏的夜视能力,又有很强的抗强光的能力。人们知道,蝙蝠在黑暗中自由飞翔和觅食,是因为具有类似声纳的生物雷达,它靠自身发出超声波导航。猫则不然。猫在黑暗中能够迅速走动,不会与任何东西相撞,主要在于头内内耳前庭附近的生物导航雷达、平衡器官——“迷路”非常发达。当猫走动时,视网膜上成像也跟着移位,“迷路”接收后及时发出信息,支配头部和四肢活动的神经肌肉协调跟进,猫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应付自如地行走与捕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