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手脚发抖怎么办?

康钰欣康钰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种情况应该是正常的,很多新妈妈在产后都会有这个情况出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孕产期妈妈的激素水平会发生较大变化。孕期,准妈妈体内会不断分泌出大量的孕激素、雌激素等,这些激素对于母体及胎儿的健康有着重要的维系作用。 但是到了生育期,妈妈体内的雌性激素和孕酮等会迅速下降,导致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P)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肾上腺皮质素的升高。这种激素本身是人体内的一种物质,具有调节糖代谢、脂肪代谢的作用,同时也会对甲状腺的功能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 在新妈妈分娩后,尤其是剖宫产的妈妈身上会出现甲减的症状,表现为乏力、困倦、食欲差、消化不良、体重增长明显、情绪低落甚至流泪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因为母亲在应激状态下刺激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解酶,使得ACTH增多导致的。随着宝宝的降生,母亲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会明显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甲状腺功能的减退症状。 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只要新生宝宝健康发育,妈妈身体的各项器官功能逐渐恢复,甲减的症状就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

除了甲减的因素外,有些妈妈在产后还会出现血糖低的问题,也会导致浑身发软、发麻,此时补充能量即可缓解。 因此建议新妈妈们注意合理膳食,及时补充营养,尤其要注意钙质与蛋白质的摄入,确保新生儿的营养需求。

还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起伏过大。 另外,还可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小运动来促进身体的康复。例如做一些简单的体操或者练习瑜伽,不仅能帮助身材的恢复还能增强自信,对于心理的调整有非常好的作用。

熊若舟熊若舟优质答主

产后手脚发抖多与生产时过度疲惫或者受风受凉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体内钙含量流失过多导致的神经肌肉兴奋导致的,具体需要明确病因后再做调理治疗。

产后手脚发抖如果伴随有高热以及恶露异常等症状,多与产褥期感染有关,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瘀血、盆腔炎、肾孟肾炎、风湿等,常发生于产后1-2周,可引起产后手脚发抖,多与感染致病菌侵入人体后引起机体异常应激反应有关,可以使用抗生素、改善循环等药物并给予局部理疗、促进血液循环等处理。产妇要注意保持局部卫生清洁、多休息、增加营养,有助于改善症状、促进恢复。

产后大出血容易导致脱水,可引起产后手脚发抖等症状,可以使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补足血容量、纠正脱水酸中毒等处理,同时要注意做好产后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