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型虫病如何治疗?
弓形虫(T. cruzi)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异尖科,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成虫形态呈弓状或新月状,故称弓形虫;由于该菌的形态类似放线菌,且为专性需氧菌,早期又误认其为细菌而命名为“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1932年,Morse从患有精神病的黑猩猩脑组织中分离出病原体,并通过实验证实为感染原,1959年,Cogan等确定了该病原体的菌体形态和分裂方式,并报告了抗血清的制备方法和免疫试验方法,使该病成为最早能进行免疫学检测的动物传染病之一。目前认为,人类可能通过直接接触患病动物、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源等方式感染本病[1]。
一、流行病学 1880年,Gowans首次报道英国农场牲畜发生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病率高达4%,主要症状为贫血、黄疸和消瘦,病死率高达75%以上,此后该病在欧美各国逐渐蔓延开来。我国于1964年在云南省发现本病,近年来在河北、江苏、广东等地也有发生,主要危害家兔,对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二、病理变化 弓形虫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严重时出现神经症状,如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抽搐等,感染早期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病程较长时间的动物还可出现贫血、消瘦等症状。
三、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通过电镜观察病灶处标本是否含弓形虫,或直接检测血液、脑脊液及其他相关体液、组织液中的弓形虫抗体来进行确诊。
四、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所用药物主要为抑制蠕动的抗生素类药物,同时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增强机体抵抗力。
①清瘟解毒,辟秽祛邪:可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连翘等药物煎水饮用,也可用板蓝根、金银花、柴胡等中药材注射剂静脉滴注②抗菌消炎: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氯霉素等对弓形体有抑制作用,四环素、土霉素、甲硝唑对繁殖期弓形体有杀灭作用,应视病情连续用药2~3周③营养支持:对食欲不振的动物及时补充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④对症处理:出现神经症状者可使用镇静剂,惊厥发作者可使用地西泮(安定)等药物,同时注意纠正酸碱失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还可应用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进行细菌灭鼠以控制传染源,对于易感动物应及时注射疫苗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