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虫病会死吗?
焦虫是会致命的疾病,但现在已经可以防治。 焦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血液疾病,成虫主要寄生于门脉-脾静脉内,幼虫主要在肝组织内迁移,在移行过程中的器官中均可发现幼虫,但以肝脏为主。
当感染严重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幼虫可从胆道或肠道侵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发育为成虫;或者自胆道、肠道逆行至肝内再次发育为成虫。 成虫在血细胞内摄取营养,并释放毒素损害肝细胞和周围组织,还可造成局部缺血,坏死。随着虫体在血细胞内逐渐老化,其代谢产物及毒素随血流扩散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由于肝功能受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障碍,患儿食欲下降甚至厌油恶心,同时由于能量来源不足,患儿身体衰弱,反复发热。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救治,患者可能在数周内死亡。 但现在已经有治疗药物,患者及时就诊,通常都不会有太大问题。过去认为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近年来多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案,可使病死率大幅度下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驱虫药有三种: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和哌嗪。前两种是广谱驱虫剂,对线虫类寄生虫的杀灭效果较好;后者对蛔目寄生虫具有较好的驱杀作用。中药也有一定疗效。 患者在治疗后一般可在数日内逐渐退热,症状缓解,并在数月内恢复正常。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保持好的饮食习惯,食用未煮熟的食物以及饮用未经消毒的奶类等,就很容易复发。所以,在治疗结束后还应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定期复查。 对于该病的预防,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寄生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