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为什么不跟着主人?
这个问题其实和很多动物有关,我举几个例子吧 1、老虎 动物园经常能看到游客给老虎投喂,甚至有的游客会把手伸到笼子里让老虎舔,这要是换作猫或者狗早就上嘴咬了,而老虎呢?它只会很享受的舔一舔,不会咬人。所以如果哪天你看到一只老虎在吃食的时候冲出来咬人的话,那一定不是它主动攻击别人,而是那个人犯了什么大错让老虎生气了。 我有个朋友就差点被老虎咬死过....当时他去广州的长隆看老虎,也去投喂,结果那天不知道什么原因,老虎突然就爆发了,开始攻击人群(老虎一般不攻击人类),他刚好就被攻击到了,一只手当场就没知觉了。幸运的是,他的手只是被咬掉了一块肉,并没有断,到医院缝了几针就好了。后来他说他只记得老虎扑过来,然后就眼前一黑晕过去了,等他再醒过来已经在医院了。
2、狼 狼是群居性动物,而且很懂得团队配合,如果你去野外遇到一群狼的话基本不可能逃得掉的,就算你没被咬死也会被吓死。狼之所以这么团结主要是靠气味来识别同伴,它们一般不会靠近自己不熟悉的味道,这也是为什么狼群一般不会攻击同一窝的幼崽的原因——它们的气味太相近了!那么假如一只狼离开了群体之后会不会被同伴认不出来然后吃掉呢?答案是肯定的——会!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就有发生过这样的案例: 一只雄狼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狼群,来到了一座小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又被另一支猎杀狼群发现并捕杀了。但奇怪的是这只雄狼竟然没有被吃掉(据猜测是因为小岛上的食物充足)。
3、大象 大象也是群居性动物,并且特别聪明,一般一只成年公象可以带领几十头母象以及它们的象宝宝进行活动。但是如果是母象独自一头的就不行了——它会迷失方向。 因为一头成年公象的重量在4吨左右,而母象则只有2吨多一点;再加上公象的体形比母象大,所以在森林里公象是可以轻易地找到母象的。但是如果母象单独行动的话就很容易迷路了。
如果一只狗连一个熟悉的人类都害怕,那它可能是一只恐惧的狗了。 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幼犬时期,被遗弃的流浪犬只身上(就是那种你一走开就吓得瑟瑟发抖不敢靠近的那种)或是性格非常胆小的犬种上。 小时候被吓到,对它们的成长会造成一生的创伤。
我家狗小时候看到陌生人也会这样,但是后来熟了之后它会开始跟你玩跟你在地上打滚。 但是有的胆小鬼就不这么容易了,比如以前我捡了一只小哈巴狗,刚抱回家的时候因为太小了怕自己踩死它所以蹲下来摸它,结果这熊孩子看见我直接夹着尾巴跑掉了!!! 最后费好大力气才把它弄回来。 现在长大了,我有时候抱着它在客厅转一圈再放下它可以自己跑过来找我,但一听到门声就会紧张兮兮地往沙发底下钻。
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当狗狗在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就会一直成长下去,而且不会真正地信任人,这样的狗狗你去抓它,它就会躺在地上,四肢朝天,甚至会咬你,如果你家狗狗不黏你有这种可能,这时候你就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要更用心地照顾它,狗狗是知道主人是最亲近的人这一点的,而它们的不黏人只是一种抗议的行为。
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
如果你家的狗狗不黏你,有这个可能,很多主人见到小狗狗都非常兴奋,只顾着玩,而忘记了训练它们习惯人的行为,所以才会导致狗狗长大后不黏人,对人不热情,这时候主人就要多花时间训练狗狗,让它了解主人是它的靠山,可以无条件相信,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让狗狗享受和主人在一起的时光,这样狗狗才会主动黏主人。
被吓到
有些狗狗是被人们抛弃了第二次被收养的,所以它们对人会有一种天生的厌恶感和恐惧感,所以才会导致狗狗不黏个人,而这种情况改变起来比较困难,主人必须要投入加倍的时间和精力,多和狗狗相处、耐心地喂食、玩耍,帮助它慢慢忘记过去,慢慢适应生活,这样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狗狗才会慢慢地黏人。